“禁鮮令”延后 包裝業欲變陣
2005-09-20 09:17 來源:中華印刷包裝網 責編:ge yan
在最新的“禁鮮令”博弈中,“巴氏奶”突然將了“常溫奶”一軍。筆者昨日獲悉,原定今年10月1日實施的“禁鮮令”將被推后到明年6月1日正式執行。
據了解,按原來被稱為“禁鮮令”的《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》(以下簡稱《通則》)要求,今年10月1日,原來以“鮮奶”為賣點的“巴氏奶”將不得再在包裝上標“鮮”字。
“禁鮮令”表面博弈的雙方是“巴氏奶”和“常溫奶”,而其實與它們分別同坐一條船的利益方還有國際紙業(簡稱IP)與利樂兩大跨國包材供應商。利樂為中國“常溫奶”陣營的中國乳業巨頭伊利、蒙牛提供UHT無菌紙包裝,而IP為“巴氏奶”戰線中的燕塘、新希望、三元生產屋型鮮奶包裝。
中國乳企每年銷售額最多不過百億元,行業利潤率不到5%,但為它們提供包材的巨頭,其全球銷售額卻以數十億歐元計,利潤率高達20%左右。相比之下,“禁鮮令”對兩大包裝巨頭的利益而言,顯得更為直接。
1979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利樂,從其為伊利推出第一個“常溫奶”包裝開始,現時占據了中國市場70%~80%的絕對份額,每年為中國市場提供100億個乳品包裝。
而1994年才來到中國的IP,在利樂無菌包的絕對優勢下,堅持把常溫包裝業務賣掉,專注于為純鮮液態產品提供屋型包裝。去年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出臺的《通則》,對“巴氏奶”則是當頭一棒。因為《通則》一旦實施,售價一直較高的“巴氏奶”將失去賣點,與“常溫奶”的爭奪極有可能不戰而敗。
但在這種不利形勢下,中國“巴氏奶”卻在逆勢增長。據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稱,今年廣東省“巴氏奶”的銷售增長將達到20%,而全國的增長也超過5%。今年“常溫奶”陣營中的伊利、蒙牛也開始向“巴氏奶”涉足。蒙牛已經在廣東東莞設廠,而伊利也一直想在南方謀求落子的方位。
“禁鮮令”再度押后,可能意味著“常溫奶”與“巴氏奶”的變陣,利樂在中國市場的優越位置開始動搖。伊利、蒙牛開始成為IP的客戶。這是IP繼加固與光明、新希望、燕塘、北京三元等中國四大乳企的合作關系后,首次把觸角伸到了利樂包裝的心臟地帶。
- 關于我們|聯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